課程名稱 | 與耶穌相遇─來喝活水(第一梯次) |
授課老師 | 馬約翰牧師 |
老師簡歷 | 美國黑山長老教會牧師
台灣神學院實踐神學講師暨靈性形成中心主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靈性形成與教會領袖培育者 |
課程介紹
|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b-38)
傳道人或牧師在教會服事,會有喜樂、有機會,但也會有壓力和許多疑問。一個人受呼召做全職事奉時,他是聽到上帝的聲音,也作出回應。然而,一旦開始服事,來自多方面的要求會讓人不再專注於上帝,也懷疑如何才能真正盡力餵養上帝的羊群。這一門課會給你機會回到根源,記得你的呼召,用全新的方式,帶著期待與耶穌相遇,也為服事發展出清楚的異象。課程期間,我們和別的傳道人/牧師在一起,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並發掘許多不同的方式藉以繼續成長,如樹發旺常青。我們也會討論有創意的方式來餵養基督的羊群,鼓勵他們不斷在信心和愛心上成長。我們的課程設計是以祝福你和你的教會為目的,期望在課程結束後,讓你帶著新的異象、新的盼望、新的力量回到教會和家庭,帶出新的生活和服事。誠摯邀請你一起來喝基督為我們預備的活水!
|
來喝耶穌為我預備的活水
湖口浸信會幹事 王玉嫻
感謝主!讓我在忙碌的教會服事與家庭生活中,能夠來到聖經學院避靜,並且有機會參加台灣神學院教牧博士班課程「靈修神學與實踐〜遇見耶穌,來喝活水」。這個課程主要是為牧者、傳道師、神學生開設的,所以我報名時,很擔心是否會覺得太過深奧,難以消化。上完課之後,我發現其實自己是多慮了。
感謝神!這五天四夜中,我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教室裡充滿巧思的溫馨佈置,課程的設計獨特且活潑,學員們也敞開心分享交流,這一切令我感受到這裡真是讓我們一起遇見耶穌、來喝活水的地方!
在馬約翰牧師的帶領之下,藉著藝術、音樂、大自然,引導我們與上帝相遇!我們一起觀看和聆聽,讓忙碌的心停下來,在安靜之中,總可以在身邊的小地方,處處看見上帝的美善,鼓勵我們靜默禱告,讓靜默禱告成為我們心靈的呼吸。
感謝上帝特別的恩典,透過這五天時間,有著滿滿的領受和覺察。更多的安靜,將心歸靈,在靜默中禱告,好好地思想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在服事中成長,求主與我同行,願上帝透過我的服事祝福他人。
還記得大家一起用餐時,異口同聲地笑著說:「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學員都充分得著身心靈的安歇和力量。然而,我們都知道離開這裡,我們會帶著這個課程給我們的祝福,用全新的眼光和盼望,回到自己的服事崗位和家庭,將上帝的愛和生命分享給身邊的人。
課程名稱 | 一點都沒有用途的「神學」遇上大有前途的「教會」: 系統神學視域下的教會建造 |
授課老師 | 莊信德牧師 |
老師簡歷 | 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系統神學博士、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曾任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現任「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區執行長 |
課程介紹
|
課程說明:將系統神學各主題與教會生活的每一個面向相互關聯,讓神學與教會成為一杯可口的奶茶。
課程設計:引導與會的學員分析自己教會的各項聚會、事工,並一同在聚會與事工中,找出信仰的基礎與神學的意涵。 |
一點都沒用途的「神學」遇上大有前途的「教會」
〜系統神學視域下的教會建造
羅東長老教會 鍾美珍
我常在思索:為什麼對家鄉的教會和事工漸漸覺得有「隔閡」?為什麼越來越感受到某些院校教育體系下的獨特?原來,我似乎也懂得「看見」,看見「基要真理」的重要,看見「神學」的寶貴。這「看見」逐漸蓄積、確立,為此,我要感謝聖經學院為牧者、長執同工規劃、預備的靈性教育研習課程。
莊信德牧師在這次講授的課程中,分別細說系統神學各主題與教會生活、聚會、事工的關聯,讓我們認知信仰的基礎和神學的意涵。限於篇幅,僅略述幾項令我特別喜悅的領受:
1. 莊牧師提到「重返聖經」。上帝藉由聖經啟示子民,是為醫治和拯救,以完成救恩。故此,我們回到有位格的上帝面前,不是只在讀聖經,乃是和上帝「團契」。哇!從來沒有想到我可以在讀經時,這麼「享受」在與父神上帝的團契裡!
2. 關於「成人主日學」/「成人教育」。莊牧師這方面的講述,讓我滿得激勵。例如:(1)我們配合讀經進度的「QT(靈修)小組」,可以期勉大家。靈修 ,一方面是為了自己與神相遇、貼近神心意;另一方面,也是為他人能與神相遇,貼近神心意。所以,在小組裡,我們陪著別人成長,也幫助自己成長。(2)門徒培訓部份,莊牧師勉勵我們:「信仰資歴淺」的,要勇敢服事、守望資歷較深的,而「資歷較深」的,則以謙卑的態度被服事,勇敢述說生命中所遇到的難處和挑戰。這麼一來,雙方都有「生命會遇」,從過程當中找到彼此的關係。用「神的話」服事人,因「神的話」被服事;「神的話」已向我們敞開。感謝主!莊牧師的分享帶出恩典與勉勵。
3.「眾人皆『罪』我獨醒」嗎?
莊牧師以耶穌處理行淫婦人的罪為例,指出耶穌所關注的,是人犯罪的結果,並參與救贖的過程。祂看似對眼前的事件沒有表態,但卻以建設性的的方式表態。祂勉勵婦人「不要再犯罪了」,藉此參與了她生命的改變。祂聚焦在婦人的「受苦」,至於她的「罪」,祂閉口不提。祂不拿「教義」來辯論,但以「教義」來成全人;神學,真的一點都沒有用途嗎?教會的前途關鍵在於大量「增長」嗎?這幾堂課下來,我對「系統神學」有了更多的渴慕學習呢!
課程名稱 | 神聖空間之美:教會藝術與事工 |
授課老師 | 林書琦博士 |
老師簡歷 | 美國加州柏克萊聯合神學院博士
臺北基督學院博雅學系/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課程介紹 | 教會需要藝術嗎?身處「圖像氾濫」的年代,正催促著當今的事奉者來思考,何為藝術和美學在教會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本課程將探討運用意象、圖像和創意於會眾牧養,及伴隨而來的難題及禮物,著重在跟上圖像年代和合宜地運用藝術的過程當中,牧者應該如何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同時審視其對人們所產生的情感、心智、靈性和倫理生活各個層面的影響,來協助傳遞信息的任務。藝術作為裝飾、教導、敬虔和預言等功能,將是核心的研究議題。透過應用聖經神學於視覺實踐之間的對話,本課程的藝術史、美學和教牧的觀點,嘗試為教會生活提供多元的觀察角度與牧養模式。 |
課程書目 | 何崇謙,「耳目可傳之道:宣講與藝術」,聖言資源中心,2018 |
課程名稱 | 鬼附與精神病之辨識與牧養 (Possession and Psychosis) |
授課老師 | 蔡茂堂牧師 |
老師簡歷 | 1. 台大醫學士、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
2. 路加傳道會總幹事。 3. 美國福樂神學院宣道學碩士、正道神學院道碩、三一大學博士。 4. 美國東安、芝加哥台福教會、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
課程介紹
(約三百字) |
有關鬼靈的現象在十八世紀理性科學主義興起後,似乎從西方現代文明社會中式微。但是在開發中的宣教工場以及後現代的多元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鬼靈現象還是方興未艾。到底教會應該如何看待與處理有關鬼靈現象相關的種種問題。 |
課程書目 | 高科爾 (Kurt E. Koch)《鬼附與精神病》。吳主光譯。
香港:種仔,1978。 羅傑•巴弗 (Rodger K. Bufford)。《諮商輔導與鬼附》。 祈遇譯。台北:華神,2006。 石素英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鬼附與趕鬼研討會》。 台北:台神,2008。 朱迪斯•艾倫•謝利 (Judith Allen Shelly)《與病患者同行》。陳永財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13。 Twelftree, Graham H., In the Name of Jesus: Exorcism among Early Christians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7) Wilkinson, Tracy, The Vatican’s Exorcists: Driving Out the Devil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Warner Books, 2007)
|
「不可不知〜鬼附與精神病之辨識與牧養」課程心得
台中中會鹿谷教會 莊頌偉牧師
〜鬼被綁住了〜
今年初(1/10-12)到聖經學院上蔡茂堂牧師的「不可不知〜鬼附與精神病之辨識與牧養」。課程中,蔡牧師先簡單介紹撒但的策略以及與鬼相關的現象,接著詳細說明舊約聖經、兩約之間以及新約聖經中有關鬼魂的記載,再來就談到耶穌針對鬼魂的教導以及祂趕鬼的故事和意義,最後就探討精神醫學和趕鬼倫理。整個課程內容相當豐富,讓我受益匪淺。
我自己也有過趕鬼的經驗。一天,已近深夜時分,教會弟兄帶了一個朋友來到教會求助。據說這位朋友被神明選為乩身,不勝其擾,希望我能為她禱告。我帶著剛剛服事完的疲憊,聽完她描述所遇到的困擾,接著就試圖用「裝備課程」中的「決志禱告文」來帶領她禱告。我禱告一句,她跟一句:「親愛的主耶穌,我是個罪人,我願意……」,沒想到,才禱告到這裡,她竟然翻起白眼,直接站起來,並以「家將」的方式手舞足蹈地向外走去!
「好大的膽子,竟敢在上帝的殿裡『起乩』」,我立刻起身去追,一面喊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奉主耶穌的名,綑綁!」。這個想要逃離的「起乩」女子竟然直接倒在地上,「鬼被綁住了」。她躺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便開始嘶吼發出怪聲,我舉起手禱告:「奉耶穌的名,出去!」女子的身體整個捲曲,但仍繼續使盡所有力氣吼叫!我怕吵到鄰居,就改變禱詞:「奉主耶穌的名,閉嘴、安靜」。剎那間,「鬼」安靜了,女子的意識也漸漸恢復。我與她進一步交談,又再次邀請她繼續一句一句跟著我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是個罪人,我願意接受祢成為我的救主與生命的主……」。沒想到,女子禱告到「我願意……」時,又只能張口,聲音完全出不來。她用手扯自己的脖子,彷彿有人勒住她,阻止她繼續禱告。我看著她臉色漸漸變黑,原本已經虛弱的身體無力的趴下……。
當然有鬼、有靈!上帝賜予人智慧與理性,來認知並經驗世界,進而建立物理、化學與醫學等知識,而上帝則是全智全能,超乎自然,也超乎人所能理解。祂與人之間並非空白,乃存在著超過認知的系統,蔡茂堂牧師將之歸類為「超驗」。人必須承認難以認知的這個「超驗」系統,面對鬼靈,我們也必須承認「我不知道」:不知道牠如何存在?為何存在?如何解釋?當然,這不意味我們無力面對。蔡牧師提醒我們,要透過神賞賜的智慧,學習分辨身心症特徵與鬼附,並運用趕鬼服事的倫理原則,尊重當事人的意願,避免傷害,禁用暴力,關心並思考後續跟進、關懷與輔導。不要把焦點放在鬼靈身上,因為我們所倚靠的,是超乎一切的全知全智全能的上帝,祂必在人的經歷上,彰顯美好的心意。就如上述的趕鬼經驗,現已成為裝備課程中強而有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