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聖~只為福音的緣故
阮介民牧師
前言
有一首台語聖詩第一節歌詞內容為「殷勤做工無嫌勞苦,歡喜來作天父工程,這是我主所行的路,奴僕應該隨主來行。……」。這是許多習慣使用台語的基督徒常會吟唱的一首詩,非常清楚與確定人生當有的方向是與主同走在一樣的目標,是以喜悅之心來參與投入,是以勤奮的意志和毅力,不會因著擔憂太過於辛勞和吃苦就軟弱退縮,勇於承擔任務和使命,如同耶穌基督擔當眾人的罪孽。這種勇敢向前是近兩千年來耶穌基督門徒的公開寫照,是一起建立神聖國度在受造界之間,是上帝國的臨到,更是只為宣揚福音同得恩惠而竭盡所能參與投入。
往普天下去
以聖經學院校名更迭就是一段宣教史的見證,台灣許多基督徒曾在此接受訓練與教育的學校,這是1952年設立學院時的校訓精神,直到今日仍是如此遵循。當年來到台灣的宣教師們,有感於信徒訓練的課程與實踐信仰的機會確實太少,因此設立「台北聖經學院」。最早是和台灣神學院(今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共用位於台北雙連地區的校園,直到1955年神學院遷往陽明山,聖經學院則是搬到竹北,購買新竹現有校地後而更名為「長老會聖經學院」。感謝與感念四個長老會的關心,即加拿大長老教會、美北長老教會、美南長老教會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是四間跨國教會的連結和一同努力下促成。
召聚萬民來
北美洲的宣教師們來到1950~60年代的台灣,處境並非完全不用擔心害怕,而是非常不平安的景況,然而,若不願意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不願真實回應主的呼召,當然就不需要來到窮鄉僻壤之地來過苦日子。而且,他們確實認知這裡也是上帝的創造,要在這傳講祂的話語和建造祂的教會。因此1960年登記為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書院,延續從台北到新竹「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培育信徒使命的任務。
學院在辦校期間為了廣大的信徒教育而展開不同學習的面向,使基督徒更加體會上帝呼召的迫切性與必要性,使每位接受裝備的同工生活在雙重呼召中,持續努力事奉。
傳講主福音
福音是奠基於聖經,亦即上帝話語藉著先知們的書寫記錄而流傳至今,無論是舊約或新約都是基督徒的核心價值與生活根基,向每個受造界的人分享主祂的話語,同時以基督教為中心,在不同文化情境中建立「自立、自治、自傳」(self-supporting, self-governing, and self-propagating)的教會,鼓勵信徒參與服務和領導,有牧養的職責,以及發揮創意。在自己的文化中改變思考與表達傳講福音的方式和意義,這也是在疫情後的新宣教思維。
因此,委身在各區域的一間教會是每個基督徒個體當有的認同,在群體中的個體互動時,教會將不同個體的思維相互連結,直到群體經驗在地如同在天的奧秘。
結語
我們在當今世代一起建築神聖的成長空間,只為福音的緣故。靈魂體全人的殷勤做工不怕勞苦,同時方向正確的走在旅途中。微僕在面對築聖過程中的竹聖,期待您來增加一份與主同工的情誼;是在您腳掌所踏之地有認同與委身,讓我們無論身處何處,為基督影響這時代的人,這是築聖的過程,是我們彼此代禱互相加油,再次見證聖徒持續相通的信仰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