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校沿革
德生松年大學設校於2001年9月至今18年。目前學生總數有161名,84%為基督徒學員,16%為非基督徒學員;82%為女性,18%為男性。目前設有學士班(74名)、碩士班(17名)與博學班(70名)三種班別,每年招收新生二次,分上(2月)、下(9月)學期。上課時間為週一、三、四,上午08:40至11:30,中間安排讚美操,讓學員動動筋骨;英語及日語皆依程度分四班(高級、進階、初級、基礎班)、才藝八種可選擇(陶笛、烏克麗麗、手語、園藝、書法、創意繪畫、卡拉OK、電腦&手機)。五大類課程包括信仰知識與應用的課程,並且為了鼓勵長輩們擴展視野,也舉辦戶外教學,並透過文學、藝術、建築、風俗、民情……等講座讓學員坐在學堂,不出門也可以環遊世界。自2015年起開辦松大合唱團,每週一下午13:00-15:00練唱,人數約40人。自2018年9月增設長者關懷課程,於每週三下午13:30-15:00進行。
本校努力之方向
一、展現活潑的生命動能
晚年生活,不該只是停留在至醫院候診、看診、領藥,回家服藥,並等候下一次的回診中,度過時光。晚年生活,其實可以很幸福、喜樂、充實、美好。雖然生理上的機能日漸衰退,但心境仍可保持年輕。若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規劃,晚年不會只成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狀態,而是能繼續發揮生命的餘熱,成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美麗時光」。期待藉由本校所精心設計、規劃安排出與時俱進的各類課程,能幫助每一位松年學員,展現活潑的生命動能,得以珍惜和享受晚年時光,並把握每一刻,活出安然自在、喜樂洋溢的人生。
二、尊崇長者的生命價值
現今的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的社會,再過幾年就要步入超高齡化的社會。社會中普遍出現的一種心態,似乎把這樣的趨勢來臨,視為危機及負擔。然而,聖經教導我們,對於年長者,我們該給予他/她們,在其身分、地位上應有的敬重。箴言16:31提到:「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長者不該因其年老力衰,而受到輕視,反倒要受極大的尊敬,如同王的尊貴。不僅如此,年長者,經歷了人生的大半歲月,累積與擁有,各樣人生豐富的閱歷與經驗,具有圓融、深邃的生命智慧,可教導、傳承、延續給下一代。故此,年長者對本校的立場來說,是資產、是珍寶、是榮耀。
三、體現肢體的知心相愛
若不是神的恩典,我們都沒有機會成為神的兒女,互為肢體。因為神就是愛,祂愛我們,使我們能藉著基督得到生命。能在奉主的名,所設立的松年大學中,成為學員,彼此認識,共同學習,這也是主的恩典。在基督裡,本校所有的牧長、師生、學員,就像家人般的,彼此關心,互相接納,分擔彼此生命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實踐聖經中,羅馬書12:15的教導:「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彼此能知心相愛,是因為明白神先愛我們,愛也是從祂而來。有此認知與理解之時,就不會有「識人容易知心難;相愛容易相守難」的情況發生。
四、靈性關顧的照護中心
我們看見進入高齡化社會所衍生而出的現象,如:人口結構失衡、家庭結構改變、年長者的照護等相關問題。特別是年長者的關顧,政府推動長照2.0的十年計畫,為要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體系,提供普及化的服務。形成「以扶老為主,扶幼次之」的新社會型態,也讓照顧資源的網絡能更加綿密。在此同時,本校就「牧養關顧」的角度,意欲與此政策結合,成為所屬社區中的靈性關懷照護中心,與社區的居民有著正向且積極的連結,以實際的關懷行動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特別是年長者族群。成為社區內的「好撒瑪利亞人」,扮演傳揚基督之愛的關鍵角色,行出正面的影響力。深知本校雖不是專業的照護機構,但相信,透過本團隊,各個學有專精的同工們的服務和貢獻,社區的居民能受到更多的關懷,得到更多的支持。